神奇金叶子最美“茶二代”

  新闻资讯     |      2024-06-25 20:08

  QY千亿球友会app“感谢文斌,带着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今年“八一”,浙江绍兴新昌县回山镇新市场村村民盛伯权在参加村里组织的退役军人座谈会上发言,充满对盛文斌的感激之情。退役后的盛文斌历时9年,在3000亩茶叶地上精雕细琢出一片片珍贵而温情满满的“金叶子”,远销全国27个省(市),合作社销售额累计超2亿元。

  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七星街道的中国茶市,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在茶市一期,有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铺,挂着新昌县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的招牌。这里既不经销名优茶,也不经销名茶包装品,却给新昌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合作社负责人就是盛文斌。

  出生于1987年的盛文斌是地地道道的“茶二代”。5岁,他便跟随长辈们在茶山行走,小小的个头不时踮起脚、努力模仿着大人们的样子。6岁时,他开始学采茶,一捻、一掰,要花费好多力气才能把茶叶摘下来,一张小脸常常憋得通红。读六年级时,盛文斌已经可以自己做茶、卖茶,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11年,服役5年的盛文斌选择了退役返乡。“回家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争取在茶业上干出一份事业,我等着你的好消息。”班长的一句话在他脑海中盘旋。于是,思虑再三的盛文斌决定子承父业,种茶卖茶!

  创业之路何其艰辛。部队5年,盛文斌忙着练体能、强素质,反倒将从小就熟练掌握的种茶、炒茶技术还给了父亲。然而,凭着在部队养成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渐渐地,盛文斌成了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繁育良种茶苗行家。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到苗圃里看一眼,就能辨别茶苗的品种及好坏。

  20世纪90年代,新昌良种茶苗发展迅猛,供不应求,但在2005年以后,由于育苗质量下降,茶苗开始滞销,到2010年,全县育苗从1亿株降至不足5000万株,降幅超50%。育苗户大面积转行让盛文斌唏嘘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走创新发展之路的决心。

  2011年12月,盛文斌决定将茶苗销售搬到网上。但当他告诉父亲一年仅推广费就要10多万元时,父亲坚决反对。

  然而,此时的盛文斌已敏锐捕捉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乃大势所趋,未来,农产品只有触网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年,他年仅24岁。

  从此,盛文斌悉心钻研茶叶网络营销技巧,将新昌茶苗的信息辐射至全国各地,不少新客户纷至沓来,销区从原有四五个省扩大到20多个省。2020年底,盛文斌的合作社网络销售额已超过2000万元。他乘胜追击,先后在抖音号等新媒体不断造势。他的“天姥金叶”抖音号,火了!

  富起来的兵娃子没有忘记养育他的一方百姓。为带领当地百姓共同致富,2012年5月,由盛文斌一手发起的新昌县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联系起周边的茶农,统一技术措施,统一茶苗规格和质量,统一销售,保证丰产丰收。在新昌多个乡镇,盛文斌都有茶苗基地,而有茶苗基地的地方,就能解决一部分就业,从而带动当地百姓共同富裕。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壮大,盛文斌的眼光越发长远,他不仅立足本省,还将扶贫服务送往全国各地。2015年,在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贵州榕江县乐里镇,合作社向当地提供优质茶苗,并无偿提供种植技术、管理之道和茶叶加工制作培训。2016年,盛文斌将10多台炒制机器运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高龙乡,在当地建立起一个炒制点,专门收购当地的茶青进行炒制,帮助当地茶农卖茶叶。

  2020年4月7日,承载着满满爱心的1万株茶苗从镜岭镇装车,发往新昌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定对口县——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几天后,这些茶苗被种在了青藏高原的土地上,试种成功后预计每亩净收益可达5000元,成为名副其实帮助小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2021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上传出消息: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全面推动浙江制造、浙江服务、浙江农业数字化转型。

  闻讯后,盛文斌按照新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结合省级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县项目,全身心投入茶产业数字化建设中,历时2个月,制定完成《大佛龙井育苗环节数字化示范项目建设方案》,并被纳入省级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运用茶园气象站、肥水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建成观察圃、保存圃、繁殖圃等功能圃,形成包括资源收集保存、繁殖更新、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等一套种质资源高效保存利用技术体系。同时,运用育苗数字化平台,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度、递增式发展,有效提高茶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钟灵毓秀的新昌山水给了盛文斌创业灵感。他以诗句作茶名,将自家茶叶品种取名为“天姥金叶”,彰显东方文化之神韵。盛文斌还创办研究所和茶博园,建设创业培训基地和育苗环节数字化示范项目,走出一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名山、唐诗、茗茶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