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这份“甜蜜事业” 如何“蜂”回路转?

  蜂蜜系列     |      2024-06-28 23:42

  5月下旬,桐庐开启“520世界蜜蜂日”暨浙里好蜜品牌展示展销活动,上百种特色蜂产品在现场亮相。本次活动线万元。其中6家桐庐蜂企参与本次活动,带动了超20万元的交易额。

  桐庐蜂产业发展已走过近百年历程,在业内一度有“全国养蜂看浙江,浙江养蜂看桐庐”的美誉,曾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蜂业公司,蜂王浆等产品出口量最高时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

  2003年,桐庐蜂产业销售产值近2亿元,到了2023年,达到13.9亿元。但与20年前的突飞猛进相比,之后的蜂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好在,近年来,桐庐政企携手谋变求新,积极打造特色生态产品,探索农文旅融合,让这份甜蜜事业“蜂”回路转。

  瑶琳镇何宋村人何步谓今年62岁,已经与蜜蜂相伴40多年。今年3月以来,他从桐QY千亿球友会app庐一路北上,去往安徽亳州、山东潍坊、山东烟台等地养蜂,多地辗转数月后,直至8月中旬才能返家。“年轻的时候,我跑得还远一些,现在年纪大了有些力不从心。”何步谓坦言,在外养蜂条件艰苦,加上背井离乡的寂寥,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据何步谓回忆,20世纪80年代,村中约1000位村民中就有近200人从事养蜂业,到现在只剩2人。在全县范围内,50周岁以上的养蜂人就占了九成,呈现出养蜂队伍老龄化趋势严重、从业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此外,收入不高也是造成养蜂业日渐式微的直接因素。“转地运蜂途中,一些蜜源地对农作物滥用农药,给蜜蜂造成毁灭性打击,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损失。”何步谓惋惜地说。

  除了上述种种不利的现状让养蜂业举步维艰,还有市场的原因。一方面,桐庐老牌蜂企创始人都是外贸“出身”,所以企业创立之初均以外贸业务为主,他们大多数把精力都放在检测技术上,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达到出口标准,注重外贸出口的同时却忽略了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还在于销售渠道的转型速度偏慢。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冠生园、百花、颐寿园等蜂蜜品牌因为较早“触网”而形成“先发优势”。然而,桐庐大部分蜂企仍以专卖店的形式固守着传统营销方式,因此丧失了市场先机。

  如何破解蜂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面对来自市场和行业的挑战,企业往往最先嗅到危机,在思变求新中迎难而上。

  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从2018年开始,陆续关停了多家门店,一方面是门店客流减少,另一方面,蜂产品受众的年龄层普遍较大,亟须改变营销思路来打开年轻群体的市场。

  于是,如何让产品变年轻成了“蜂之语”的突围之策。在“新零售”浪潮驱动下,“蜂之语”先后与网易严选、盒马鲜生、一鸣股份、娃哈哈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和优化蜂产品及原料供应链。

  走进这家公司的展销中心,除了能看见蜂王浆、蜂胶、蜂蜜等一系列老牌“拳头”产品,更不乏条状的冲泡蜜饮、双柚蜜汁等年轻人喜爱的产品的身影,产品类型达30余种。“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蜂产品独特的保健功效,被不断挖掘放大,蜂产业也必将迎来爆发式裂变增长的‘黄金期’。”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加俊表示,公司将建设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蜂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在产业链延伸上取得新突破。

  桐庐另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每年都推出3至5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并作为《蜂胶国际标准》参与制定单位及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胶联合实验室成员之一,为蜂胶重要质量指标之一——总黄酮的分析方法列入标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过硬的技术加上创新的活力,让天厨蜜源的年产值达亿元以上。

  “桐庐蜂业必须要破题,不仅要从蜂产品企业本身突破,还要融合地方农文旅特色,用好市场营销手段,让亮点变成卖点。”桐庐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农机渔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海金这样认为。

  目前,桐庐已建成天厨蜜源公司工业旅游点、分水蜜蜂小镇文化客厅、武盛古街蜂产品展示体验中心以及蜂之语蜜蜂王国科普基地等点位,着力打造颇具特色的蜂业旅游黄金线路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桐庐还同步启动了“蜜蜂友好村”规划,依托分水镇大路村的千亩蜜源基地,构建了一个集智慧养蜂、标准化种植、农旅文化、综合游玩于一体的乡村农文旅融合综合体。

  “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机械化的养蜂场;发展县外蜜源基地,保障优质原料供应。”桐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桐庐将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坚持蜂产业两轮驱动,打造特色生态产品,辐射发展,延伸做大做活二三产,促三产高度融合,最终形成蜂产业高端文化、高端科技、高端人才集聚中心,推动蜂产业全面振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