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高产育种还是高油酸育种,我省花生育种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说。
目前,我省花生年种植面积1800多万亩,占全国的26%,总产量570多万吨,占全国的33%,是名副其实的花生生产第一大省。
虽然在花生育种方面表现良好,但纵观产业发展全链条,我省还存在什么瓶颈?该如何突破?怎么让花生这颗“长寿果”,真正变成能使农民致富的“金豆子”?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花生育种团队,并走访了浚县等花生种植大县。
“现在河南花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20世纪80年代,花生在河南还属于小作物。”我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花生研究室主任董文召说。那时,全省花生年种植面积在500万亩左右,每亩产量100多公斤。短短数十年,我省就实现了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这离不开花生育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郑峥给记者展示了几张图片:“你看,这是野生花生品种,茎细叶小,几乎没有果实,但是它抗病性强、耐贫瘠、适应性好。我们通过远缘杂交技术,把它的抗性基因导入栽培品种,培育出‘远杂9102’,该品种能有效对抗花生的常见病害青枯病,且产量高、品质优。”在另一张图片上,一边是遭受青枯病侵害的普通品种花生,茎叶萎蔫,几近绝收;另一边是“远杂9102”花生,仍然青枝绿叶,丝毫不受影响。
在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实验。郑峥说:“我们将每一粒花生的种子切下一部分组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花生高油酸、主要病害、种子大小等主要性状,对基因进行标记、筛选,形成优良基因组合,我省在高油酸花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省农科院已通过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诱变技术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高产、优质早熟花生新品种50多个,全省育成花生新品种超过200个。“豫花1号”“豫花7号”“豫花15号”“远杂9102”“豫花37号”等品种先后成为不同时期我省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累计推广1.3亿亩以上,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
虽然我省在花生育种、生产等方面极具竞争力,但制约种业发展的症结还有很多。
谈起花生种业面临的“瓶颈”,董文召坦言,目前,我省花生种植户使用自留种比例仍很高,这给新品种推广造成不小的阻力。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花生繁育系数低,用种量大,每亩花生用种量为20多公斤;二是花生种子生产成本高、价格高,每年换种1亩投入为200元至500元。
此外,由于现在几乎没有花生专业收储公司,花生收获后,农民将其送到村收购点,不分品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种混在一起再送到乡镇收购点,然后再送到加工厂,混种、混收、混加工,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对花生加工企业来说,如果原料品种较杂,最终产品一致性较差,就无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如果有专业的花生收储公司,单品种收回来之后剥壳、分级、筛选,再直接对接加工企业,花生价格就会随着品种、品质产生区别,从而提高农民换种积极性。
“河南花生原料优势远未形成商品经济优势。”董文召说。河南花生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但过半被大量省外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原料加工销售增值,河南本土花生油及花生食品加工企业少、小、弱,没有形成竞争力。
花生是河南的优势农产品。无论产量、品质、含油量还是经济收益等,花生都远高于大豆,因此保持花生种植的适度规模,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加快产业化发展,应是我省的不二选择。
记者来到浚县善堂镇陈村以北的万亩高油酸花生高效示范园。由省农科院培育的高油酸花生“豫花76号”“豫花37号”在这里进行原种繁育。
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杰介绍:“我们以省农科院为技术支撑,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以示范种植、订单种植模式发展高油酸花生,现在优质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的同时,实现了花生的品种改良,提升了花生品质。”
善堂镇陈村村民陈志伟流转了160亩地,改种“豫花37号”花生,丰盛公司统一提供原种,收购价高于市场0.4元/公斤。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高油酸花生比种植玉米每亩增收1380元,比种普通花生每亩增收480元。”
董文召说,未来优质花生品种一定是向高油、高油酸等专用型方向发展;同时,未来花生产业发展应该是规模化种植、公司化管理,科研院所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相互合作,集成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延伸花生产业链,最终实现围绕花生产供销的一站式服务。
花生育种已经成为河南优势,做好花生产业更是“生花”妙笔。(记者 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