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眼中的西双版纳】《农民日报》关注:倚“热”而行的铿锵足音——云南西双版纳州发展热区特色现代农…

  产品展示     |      2024-10-15 00:18

  俯瞰云南西双版纳大地,群山高耸,峡谷深切,澜沧江在茫茫绿野中奔腾流淌。在地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其他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旱的荒漠,但西双版纳形如一块心形“绿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西双版纳,古语称“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不仅是热带雨林的宝库和动植物的王国,也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特色农产品保供区,西双版纳茶叶种植面积约占全省1/5,热带水果人均产量全省第一,人均水产品产量全省第一……特色农业崭露峥嵘,以热区“特色牌”充盈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版图。

  不同于我国其他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西双版纳更以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阳光与雨水交替,传统与现代交融,在这片天然纯净的土地上,如何挖掘好特色多样的热资源,培育出独特竞争优势的热产业,形成联农带农富农的热效应?记者在西双版纳葱茏的绿色中感受热区现代农业的脉动。

  “热”是西双版纳的主旋律。中国热带95%以上的面积在海洋上,而西双版纳全州属于热区,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全州各市县去年平均气温在19.6摄氏度至25.6摄氏度,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块热作农业宝地。

  地处云贵高原,云南热区的总热量低于我国和世界其他热带地区,但神奇之处在于,由于干湿季分明,冬季充足日照可补偿温度的不足,夏季雨热同期,热作无高温危害,热区气候要素与作物配合适宜。在其他地区只能种一季的鲜食玉米,在这里集成推广小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后,最多可实现小糯玉米“一年产四茬”。

  色彩缤纷的热带水果要被阳光“着色”,对生长温度的要求较高。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成就了西双版纳这个热带水果生长的天堂,造就产量高、品质好、产期长等特别优势,芒果、菠萝、香蕉、西瓜、龙眼、柚子、火龙果、菠萝蜜、蓝莓等热带水果随处可见,种植面积达83.6万亩。

  打开西双版纳的特色产业地图,甘蔗种植面积23.36万亩,天然橡胶种植面积452.65万亩,咖啡种植面积7.2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7.96万亩,水产品产量9.2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56.29万亩,小糯玉米种植面积18万亩……不仅如此,这里是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发源地,茶叶面积达143万亩,去年精制茶加工业税收占全省的77.1%。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茶叶的发展正是西双版纳的又一神奇之处,虽属热区,但由于地表形态与基质不同,天文学上的热带落实到地表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全州整个地势多为高度被切割的山原地貌,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区占全州面积的80%,由此展现出独特的垂直气候特性,相对湿度大,冬半年山地逆温突出,适合茶树的生长。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名茶”,成就了全国唯一的普洱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西双版纳发展热区农业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如何让更多热区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点,西双版纳州以打造“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开放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推进构建全产业链特色鲜明的“4+5+N”产业体系,“4”即粮食、畜牧业、橡胶、糖料蔗等国家高度重视的保障性产业,“5”即茶叶、热带水果、南药傣药、冬春蔬菜、淡水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N”即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引导农村产业加速融合,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种‘象’往的幸福”旅游品牌注入更多农业元素。

  雨后贺开山上,云雾缭绕,透亮的雨滴让茶叶更显青翠,坐落于古茶山中的“云端集市”犹如仙境!茶农们既能在这里销售茶叶,也能直播带货。

  林中有茶,茶中有寨,茶生寨中,茶寨相融。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有1.67万亩的连片古茶园,230万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这里的村寨世代以茶为生,每棵古茶树都建档挂牌保护,茶农们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古茶树,还将其纳入村规民约。

  然而,信奉茶树纯靠天养的传统茶农却一度遇到新问题,近年来不断有古茶树死亡让他们心疼不已。

  “茶叶是越采越发,但后期养护要跟上,让茶农接受生物有机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勐海县茶叶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松说,“这里茶林共生,以前生态环境好,大树的落叶会在茶树下形成厚厚的腐殖层,相当于有机肥。现在采摘比以前频繁,如果还不给它补充营养,茶树是要出问题的。”

  在技术人员的长期带动下,茶农种植管理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接受和学会了用科学技术守护古茶树。如今,西双版纳州通过“粘虫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技术运用,以及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力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工程,目前全州绿色、有机茶园面积已达47万亩。

  来西双版纳旅游,打卡必吃的傣味美食中一定会有这道焦香多汁的香茅草罗非鱼。罗非鱼刺少、好养,全州罗非鱼养殖产量7.3万吨,平均每天销往昆明及周边城市约150吨,占昆明市场罗非鱼销售量的85%。

  然而,罗非鱼雌雄生长速度、大小不一致一直是养殖户们头疼的事,过去通用做法是用药转性,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培育出全雄新吉富罗非鱼“博雄一号”新品系,破解了群体选育和性控育种核心技术难题。

  “新品系生长速度快,出塘规格均匀,自然雄性率就达98%以上。养殖户卖鱼不用专门挑,直接一次性用筐装车就卖完了,整体收益能提高16%以上。”云博水产总经理王敏奇说。如今,罗非鱼逐步形成苗种自给、绿色养殖示范基地全覆盖、罗非鱼初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相互融合的全产业链雏形。

  澜沧江,有“东方多瑙河”的美称,不仅是一条国际河流,还是西双版纳州的“母亲河”。依托丰富水产种质资源,这里是打造全省水产种业高地和我国淡水鱼苗“南繁基地”的理想之地。

  水产种苗是现代渔业的“芯片”。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大力推动澜湄流域土著鱼的人工驯养繁育工作,成功收集、驯养珍稀土著鱼40余种;全州水产良种基地包含罗非鱼、四大家鱼、鲤鲫鱼、加州鲈、红螯螯虾等名优品种,已初步形成“集中繁殖、分散培育、就近供应”的苗种产业体系。去年全州淡水鱼苗产量104亿尾,约占云南省总量的63%,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水产苗种供应基地。

  澜沧江畔的橄榄坝美丽富饶。在景洪市勐罕镇的望旺生物科技公司火龙果基地,一排排绿枝整齐排列,上面拉有补光灯、遮阴网、喷淋管,下面铺着黑色防草布、滴灌管。灯光舞台已就位,只待红彤彤的火龙果“出场”了。

  一颗颗悬挂枝头的火龙果被采摘后,迅速进入清洗、分拣、降温、包装、封箱、运输环节,三四天便能出现在外省的商超。公司2个种植基地共2195亩,有两个月的休果期,高峰期采果量每天三四百吨,用工人数在600人左右。

  如何组织这大量用工呢?“我们直接跟村里对接,他们根据用工需求组织人员。”望旺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国安说,常年稳定的用工需求,让周围村寨的农户练就了成熟的技术,自动分选为采摘组或打包组,俨然成了基地的“产业工人”。村企联合、基地联户、利益联体,去年基地吸收周边村寨劳动力、带动农户近800户,增收总额达1100万元以上。

  高质量推进热区特色农业发展,西双版纳在产业中不断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增长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

  个头小巧、结实饱满、清香软糯、口感细腻,小糯玉米是地方特色玉米品种,傣族传统就有种植食用糯玉米的习惯,如今更是深得天南海北食客们的喜爱。然而,小糯玉米采摘后水分会快速流失,保鲜时效非常有限,过去长途运输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小糯玉米走出西双版纳。

  直到近几年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入驻景洪后,现代化深加工设施设备不断助推小糯玉米突破地域限制,带动当地糯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在云上良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娜介绍,采用独特的高温杀青工艺及进口HG超高阻真空袋,可以最大程度将鲜度控制到最佳。公司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2023年带动农户1200余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

  古老的茶产业同样在走向现代化。勐海茶厂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机械制茶企业,如今走进车间,静电拣剔、数字化集群烘房、普洱茶筛分联装生产线、称量流水线、定向智能化发酵生产线等一道道工序,实现着节能降耗、清洁化、智能化生产,不断从“靠天吃饭”的粗制茶走向科技赋能的精制茶。

  不仅如此,旗下“大益茶”连锁店除了传统的品茶会友,还推出了广受市场喜爱的普洱冰激凌、普洱凤梨酥以及多种含普洱茶元素的奶茶等各类新中式茶点。传承千年的东方树叶正不断通过新场景、新消费走到年轻人身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

  用好“热”资源、做足“热”文章,西双版纳正在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热土,发挥“热、傣、水、边、茶”优势,统筹“吃、住、行、游、购、娱”发展,将一座座大山打造成“望山、看水、忆乡愁、品好茶”的好去处,奋力实现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原标题:《【媒体眼中的西双版纳】《农民日报》关注:倚“热”而行的铿锵足音——云南西双版纳州发展热区特色现代农业走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