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cal

  成功案例     |      2024-04-25 19:30

  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当地时间17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11927.85公顷,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

  该景观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会议决定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这一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充分尊重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古人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相继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茶主题项目的空白,生动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彰显了中国在世界茶叶起源、种植、贸易和茶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这个项目也是“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案例”。

  约公元10到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发现森林中的野生茶树群落,自此定居下来。千百年来,景迈山人采用的古老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传承至今。

  景迈山芒景村党总支书记科哎华说,茶树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景迈山人世世代代敬畏、养护着连片的茶林。

  景迈山人在森林间有限度地开发茶林,茶林之间保留森林作为分隔防护,使茶林处于森林的保护之中。

  为了保证茶树更好地生长,大家选择性地砍伐对茶树生长不利的植物,一些遮阴乔木被保留下来,以提供茶树最喜爱的漫射光。

  茶林最上层是高大的乔木,中间是以茶树为主的小乔木和灌木层,地面是草本植物。这种林下茶种植方式,使茶树生长在立体森林生态系统中。

  由此,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在林下进行种植的典型例证。

  在森林中建村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森林防护带又将村落和古茶林守护起来。

  长期以来,村民们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型山地人居环境,这也符合了“申报遗产地是世居民族保护并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资源的典范”的要求。

  村民们没想到,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不经意间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攒够了先天条件。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陈耀华认为,景迈山古茶林千百年来传承至今,其朴素的生态伦理和高超的生态智慧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陈耀华:“朴素的生态伦理就是他们认为万物都是有灵的,更多的是一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山里的树不能随便砍、山里面的水不能去污染、不能随便开山采石在这种朴素的生态伦理里,我们发现了很多高QY球友会官网超的生态智慧,例如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它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村寨的建设技术都做得非常好。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一套传统的保护机制来保证其千年的延续。比如,茶祖信仰,传统的社会治理机制,传统的茶文化,传统的知识体系等。这里面包含的多元文化共存,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的智慧,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