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是奔着窑烤面包来的,有的人是来看看这个小院;有的是自己来放松的,有的带着孩子来体验的,有的特意把父母带来……2024新年伊始,崂山区一个小山村董家埠里村的“村里”小院一派生机,这个隐身小山村卖窑烤面包的小院,不仅成为青岛新晋网红店,吸引一批批的人前来打卡,更成为这一群人的精神故乡。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董家埠村的一个古朴的老石头房里飘出淡淡的坚果面包烘烤的香气,踏进这座乡村小院的那一刻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红砖瓦、石头墙、木窗框……整体150平方米的空间,院子比较大,中间有三棵大树,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很有生机感,一口有着长长烟囱的面包窑安静的矗立着,小院的名字就叫“村里”。
“我刚离职的时候,一度挺低沉的。毕竟在地产行业做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做过其他的工作。因为我今年35岁了嘛,就觉得到了这个年纪,再想重新转行做一个全新的事情,是需要挺大的勇气的。”和善的女主人吴文英身上有一种淡然的气质,她向记者讲述了她与这个小院的故事。吴文英做这个小院之前,在房地产策划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两年前因为孩子面临上幼儿园没有人帮忙带孩子,无法兼顾家庭,重压之下无奈选择了辞职。刚辞职的日子里也曾迷茫无措,迈出这一步慢慢走到现在也没少经历内心的挣扎。
“要么位置不是很合适,离家比较远,或者交通不是很方便……就一直想找一个位置、整体风格布局等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然后就一直在找,找了好几年,直到后来找到了董家埠这里。”租个乡村小院是吴文英多年以来的心愿,近两三年以来也陆陆续续租过一些小院,平时吴文英一家人休息日就喜欢去山里、村里、海边玩。青岛热门的区千亿球友会域,像北宅、北九水、东九水、西九水、沙子口等都去找过。
后来终于在一番辗转下偶然找到了这个石头房,它本身比较有年代感,是很少见的一个百年老房。“青岛崂山的石头房很多,但是像这个石头房的结构、层次感、二进制院子结构包括石头的纹理、屋檐的结构等还是挺少见的。刚好离家也近,院子也大,就租下来了。”
因为对房子本身整体格局很喜欢,吴文英在改造的时候就想着修旧如旧,尽量保持它原来的风貌,硬装上就是把它该修修补补地方修补好。“在软装方面一直都是陆陆续续的,想到哪里改哪里,没有很系统的一个想法。”成本没有具体算过,前前后后花了也得有十多万了。
“当初最开始租下来的时候没想对外,主要是想周六日带孩子过来自己玩,搭建面包窑也算顺其自然吧。”
在刚开始改造小院的时候吴文英和朋友聊天,说起来自己感兴趣的窑烤面包,遗憾的是市区很少能买到,没有见过实物。没想到朋友刚好认识一个曾经在本地有过面包窑场地的老师就帮忙推荐了,当时吴文英在青岛还没有发现窑烤面包的身影,就特意去了外地去试吃,吃第一口的时候,就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口感的面包”,就想要不然就在小院搭个面包窑吧,也预约着对外烤面包。她说干就干,开始在小院搭建起面包窑。
吴文英告诉记者,三窑面包一个小时就能烤完,却要花两三天的时间去准备。第一天养酵母,第二天就是忙一整天,把坚果弄碎烘烤,加入面团,和面发酵,冷藏低温整夜发酵,第二天上午再分割整形再发酵,一直到第二天中午以后才开始进炉口。第三天上午整形面包的同时,还要烧四到五个小时。窑烤不像电烤,可以很均匀地控制温度,很大程度上需要凭经验值,特别消耗时间和耐心。对面包的发酵程度、对窑温的判断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磨合才掌握。“经常温度高了进窑,面包就糊了,温度稍微偏低一点,面包又烘烤时间不够。”
因为面包都是预订性质的,都是客人提前下单付完款再做,“每次烤都挺忐忑的,直到完全出窑,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这个面包算成功了!”吴文英说,之前也经常会出现翻车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跟客人解释,然后去退款,或者重新补做补发,挺受打击的,好在客户对她包容性还挺强的,绝大部分人都挺理解。这也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不断摸索,反复看书、查资料、找老师问……为了保持口感,她坚持不加蛋、奶油、糖,只用天然酵母;“只要自己能做的原料,决不买半成品,从一开始到现在坚持自己削橙皮,只因为很多客人反馈那个橙皮包感觉很不一样,特别好吃,有种清香感”。吴文英现在一周烤两次,在烤完面包时候,经常会再烤一炉地瓜或者其他的食物,和来买面包的人分着吃。
“本真的味道,碾压我之前吃过的所有面包”“我起初是为了给孩子吃得健康才关注到,后来越吃越上瘾,自己也爱上了这种味道”……5天里削了50多斤橙子,橙皮包依旧不够卖。
刚辞职的时候,吴文英一度觉得自己除了房地产策划,其他什么事都不会干,后来做窑烤面包之后才觉得,“你只要喜欢一个事情,并且专注去做,你就可以把它做好,而且你会得到很多人的喜欢。”
虽然也经历了些坎坷,但是效果比预期的要好,而刚开始想做窑烤面包的时候,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觉得这个事能做成。大部分人没有吃过这种面包,印象里的窑烤面包是那种口感很硬,又没有什么滋味的食物,就觉得没有市场,制作时间还那么长,身边朋友都劝她不要做这个事。
吴文英自己也怀疑过这个面包能不能被大众接受。2023年四月份搭窑完成,五月份开始慢慢对外做试吃之后,结合一些线上平台的传播和朋友的口口相传,大家对这种面包评价挺好,感觉找到了面包本身的那种味道。还有很多人喜欢乡村小院打造出来的这种舒适感,然后再配上这个面包,收获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窑烤面包和乡村小院、吴文英和客人们在这里互相成就着。
“没什么特别的,路过就进来坐坐,随意点”,不少客人在这里找到了随意放松的感觉。
小院经常有一些邻居们前来串门。浪漫的邻居大姐,一手拿着给吴文英采的野花,一手拿着自家刚摘的水果就进来了;邻居大哥送来自家茶园种的茶叶;小姑娘用简笔画把小院描绘出来……
慕名前来的客人也很愿意在小院里分享美好,有的客人把家里养的大大小小的花送来,院子里一半的花是客人们送的,有的客人带着自己做的好吃的来,有的一进门就开始找活干,帮忙去劈柴……互不相识的客人来到这里一起聊天、拍照,有的人懂房屋装修还会帮着提提建议,这让吴文英很是感动。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没想到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吴文英告诉记者,来到小院的人重复性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在过着我向往的生活。”
一个退休的大姐来到小院和吴文英说在这里找到了她想过的生活,“我现在还没有精力和勇气像你一样去改造一个院子,实现我的退休生活,希望你能把梦想坚持下去。”
乡村、小院、窑火、面包……35岁是吴文英脚下生风奔向旷野的一年。她说,“这个城市太快了,到处都有标准,我想做一些不那么标准的事,做个优秀的普通人。”